
向所有人开放:建筑和公共交通的可达性
面向所有人的城市空间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必须要继续确保所有人都能轻松地使用公共服务、公共交通和进入建筑。这其中就包括因临时疾病或永久残疾而行动不便的人。
未来,不仅会有更多的人居住在城市环境中,而且人们的寿命也会变长。越来越多的老年市民选择“就地养老”,这意味着他们退休后不会生活在辅助/护理生活设施中,而是在家中独立生活。他们代表着越来越多依靠公共服务和交通的人口,并将受益于确保完全开放使用的措施。

开放使用有助于构建社区
为什么无障碍可达性如此重要?只有当所有市民都充分参与对自己生活和整个社区的塑造时,城市才会兴旺发达。促进社区融合应成为任何改善和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议程的支柱。
如果行动不便的人很难使用公共交通或公共和医疗服务,他们的经济稳定性和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社会孤立可能成为城市生活的痼疾,特别是在老年市民中,这种情况会因公共交通服务无法获得或规划不当而恶化。





在建筑和公共交通内部移动
适用于进入建筑或公共交通站点的许多解决方案同样也可用于内部移动。在这里,建筑师需要遵循有关门道、台阶等项目最小尺寸和所需尺寸的指南。现在,建筑已能够充分利用自动门、自动扶梯,平台升降机和电梯,因为在欧盟等地区,已存在要求提高可达性的新法规。
公共交通设施同样受益于现代交通解决方案。意大利米兰利纳特 (Milan Linate) 机场等设施越来越多地使用平台升降机。在比利时南沙勒罗瓦机场 (South Charleroi Airport),乘客通过飞机楼梯(而不是登机桥)登机,而该机场还为行动不便的乘客投资设立有座椅电梯。
诸如米兰中央火车站 (Milan’s Central Train Station)(南欧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之类的主要车站则通过结合自动人行道、电梯和自动扶梯,在车站内实现不同楼层间无缝移动,实现多模式接驳。米兰将继续通过在各个车站投资设立倾斜式平台升降机来增加更多通道。它还计划为用户完善通信系统并为主管改善监控软件,确保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沟通打开大门
与行动不便的人和老年人就交通解决方案进行对话是获得有效解决方案的最佳方法之一。上海等城市会定期与他们沟通,以审核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并报告交通问题。行业和城市规划师可以与倡导有效变革的组织开展密切合作,确保所有人都能更方便地使用。
基于这种考虑,无障碍设计应该包括深思熟虑的沟通措施。升高的地面标识可帮助视障人士识别平台的起点或终点,而高对比度标牌更容易辨认。此外,信息按钮和显示屏的高度也要与轮椅使用者的视线齐平。
数字技术正在开辟新的沟通方式,这对行动不便的人群至关重要。智能票务等计划和其他实时更新的、可帮助旅行者预先规划或提供有关日程表变更或干扰的应用程序,都是打造更便捷公共交通的城市应用程序。

非接触式技术可让人们通过智能手机使用电梯



创新带来新的可达性
虽然人们在提高包容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依然有改进的空间。随着高密度城市成为新常态,设计一套卓越的多模式交通系统至关重要:将各种交通工具无缝地融合在一起。MULTI 等创新可让乘客从地铁车站直接前往附近的建筑,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令人兴奋的新可能。总之,帮助每个人使用公共交通可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和建设绿色城市。